智能机器人
1.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特点概述
跟随大数据和信息化化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大量的应用。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我司正是在以上行业发展迅猛的情况下,与众科研院校合作,推出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如巡检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可操作机器人等。
传统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预标定方法中,需由技术人员在机器人后台输入每个检测点的位置、云台角度、云台焦距等,机器人到达预定位置后根据预设好的偏转角度和焦距对设备进行拍摄。然而,由于机器人自身存在行走定位误差、云台定位误差,且随着运行时间加长,部件间的机械磨损和打滑等原因会导致误差的累积性放大,由于传统标定方法开环,缺乏对这类误差反馈的校正能力,导致标定偏移(拍摄图像偏出镜头画面),造成识别失败,影响识别准确性。
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为解决这个问题,研发了基于设备模板库的视觉闭环技术。机器人首先根据预设初值自动运行至检测点,拍摄待检测设备的全景图,并基于设备模板库自动在全景图中进行设备匹配,定位待检测设备在全景图中的位置,并根据设备位置校正云台进行二次对焦,使其图像位于相机视场中心,确保识别的可靠性。
在工业化用电环境中,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是一种紧急缺陷,其直接导致断路器无法进行正常分合闸操作。发生故障时,断路器无法正常切除故障,会造成事故范围扩大,影响电力安全和用户供电。目前处理方法主要是运行人员现场手动操作分闸,作业风险极高,假如运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开关柜发生爆炸,将直接造成人身伤害事故。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系统平台,通过远程下发任务指令,控制机器人的机械臂与操作工具,调整至紧急分闸插孔处,插入操作工具至分闸操作位,完成分闸操作。从操作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2. 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设计标准
我国针对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两项新增的国家推荐标准,这两项国家推荐标准分别为GB/T 38559-2020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和GB/T 38560-2020工业机器人的通用驱动模块接口。GB/T 38559-2020标准,对被动柔顺机构、主动柔顺控制、力控制策略、自适应力控制、基于末端力/力矩传感器的力控制技术等术语定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GB/T 38560-2020标准对工业机器人、驱动模块、通信总线等术语定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国内相关机器人的标准规范还给出了力控制应用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步骤等。同时介绍了通用驱动模块的设计原则,还详细描述了通用驱动模块的结构,如机械接口、电气接口、通信协议接口等。参考标准如:GB/T 17626.2静电,GB/T 17626.3电磁干扰,GB/T 17626.8工频干扰等。
随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集群协作模式对控制中心的运算、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司正是遵循以上标准,且结合现代工业行业标准,推出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系统平台,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新兴的云计算等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机器人服务架构。
3. KJIR系列智能机器人使用环境
l 户内/外:户内/外使用;
l 环境温度:最高温度:户内+50℃/户外+55℃;最低温度:户内-15℃/户外-25℃;
l 使用温度平均值:24小时(最大)+30℃,(最小)-10℃;
l 环境交变:高温55°,低温25°,相对湿度93%,试验周期2D;
l 环境湿度:常规环境相对湿度:5% ~ 95%(无冷凝水);
l IP等级:户内等级IP32;户内等级IP54;
l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1000m(特殊海拔需定制);
l 地震强度:地震强度要求小于7.8级;
l 污染程度:周围环境无明显污染,如:尘埃、烟气、腐蚀性气体和/或可燃性气体、蒸汽/ 盐雾的污染。